2010年南非世界杯,除了激烈的比赛和耀眼的球星,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支响彻全场的塑料喇叭——乌乌兹拉(Vuvuzela)。这种长约60厘米的喇叭,能发出高达127分贝的噪音,相当于电锯工作的声音。球迷们爱它,球员们恨它,媒体则争论不休。
乌乌兹拉的起源与文化意义
乌乌兹拉并非南非世界杯的发明,而是源自非洲传统乐器。早期用锡或竹子制作,后来演变为廉价的塑料制品。在南非球迷文化中,它象征着团结与激情,甚至被称作“人民的麦克风”。世界杯期间,每场比赛都能听到数万支乌乌兹拉齐鸣,形成独特的“蜂群效应”。
争议与反对声浪
然而,乌乌兹拉很快引发争议。球员抱怨听不清裁判哨声,教练称其干扰战术布置,甚至国际足联(FIFA)收到大量投诉。西班牙门将卡西利亚斯直言:“那声音让人头疼。”部分电视台尝试用技术手段过滤噪音,但效果有限。最终,FIFA以“尊重主办国文化”为由拒绝禁用,但此后世界杯再未出现如此规模的喇叭狂欢。
乌乌兹拉的遗产
尽管争议不断,乌乌兹拉已成为南非世界杯的文化符号。它让世界看到非洲球迷的热情,也引发对体育赛事中“噪音权”的讨论。如今,乌乌兹拉仍是南非联赛的标配,甚至被收藏进博物馆。正如一位当地球迷所说:“它或许吵闹,但那是我们的声音。”
“没有乌乌兹拉的世界杯,就像没有啤酒的派对。”——南非《每日太阳报》
最新发布